
日前有香港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称,中国最近对美国的一系列反制动作,表明中方正在失去对特朗普政府的耐心永華证券,而是准备更加强硬地与美国进行较量。

【中国的一系列反制动作,表明中方正失去对特朗普政府的耐心】
文章列出了“三大信号”,认为这些是中国“耐心见底”的迹象。
首先是中国明确准备与美国正面对抗,并且没有清晰的“出口”或“退出路径”。
中方判断,自己已经拥有足够的能力在经贸战场上与美国正面交锋——比如美国加征关税,中方也跟着加,毫不退让。
中方相信,美国的关税最终会严重伤及自身,比如中方停止进口美国大豆已经让美国农民对特朗普政府十分不满。

【文章列出了“三大信号”,认为这些是中国“耐心见底”的迹象】
此外,中方还拥有可以直接反制的独特手段,比如加强稀土出口管控的力度。总之,中方能够承受这场几乎必然到来的贸易战风暴,但美国并没有准备好。
其次,中方正在释放一个强烈信号:相比过去,中国如今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幅下降。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,已经从2018年的19.2%下降到如今去年的14.7%,今年预计还会进一步下降。
与此同时,中国对欧洲、俄罗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不断增长永華证券,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个季度,中国出口新能源车超过175万辆,同比增长近90%,前五大出口地分别为欧盟、俄罗斯、中东、北美和巴西。
进口端这边,在最关键的芯片领域,国产替代方案正在不断涌现。

【在最关键的芯片领域,国产替代方案正在不断涌现】
今年5月,特朗普政府曾一度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EDA芯片设计软件。如今中方打出稀土牌,EDA软件再次面临断供风险的背景下,正在深圳举行的2025湾芯展上就出现了新的国产EDA替代方案。
第三个信号,中方正在重建其对美政策工具箱——从收紧稀土出口,到重新调整对某些关键科技产品的进口策略(H20),再到多元化供应链。
中国走出的每一步,都旨在让自己未来在面对美国压力时更具韧性,分散风险。
正如文章所言,种种迹象表明,“耐心见底”的中方正在用行动告诉全世界:就算贸易战进一步升级,中国也有其他后路,不会因美国的单边制裁而被迫让步——这场持久战,中方有底气和决心打到底。

【相比过去,中国如今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幅下降】
说实在话,中方对特朗普已经足够有耐心了,走到现在这一步,完全是特朗普政府咎由自取。
必须指出的是,这次中方加强对稀土出口管控,并不是第一次打稀土牌。早在今年4月特朗普刚刚宣布所谓“对等关税”的两天后,中方就曾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。
后来在5月12日的中美日内瓦会谈中,中美虽然就互降关税达成了一致,但中方并未在稀土问题上做出让步,出口管控仍然照常施行。
直到6月的中美伦敦会谈中,作为美方解除部分出口禁令的交换,中方才同意设立“临时许可证”制度,合规企业在通过中方的审批后方可进口稀土。当然,用于军事用途的稀土仍然属于“不合规”的范畴。
中方这么做,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为了照顾其他国家的感受,而不是美国。然而特朗普政府却是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,在美国一些企业拿到临时许可证,暂时解决民用稀土短缺的燃眉之急后,白宫方面又开始不安分了。

【中方这次加强对稀土出口管控,并不是第一次打稀土牌】
9月14日,中美经贸代表团在西班牙马德里再次举行会谈。而就在马德里会谈到10月9日中方宣布新一轮稀土管控措施的这20多天内,美国政府出台了20项对华打压措施。
尤其是9月29日,美方宣布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,事实上将数千家中国企业延伸列入“实体清单”。
设想一下,如果中方将数千家美国企业列入“实体清单”,禁止在中国做生意,特朗普会是一个什么反应?
美方声称中方升级稀土管制力度是“先发制人”“毫无道理”——但实际上,中方恰恰是“师出有名”。中方的稀土出口管控一直就在那里,只不过是美国政府自己抱有侥幸心理,无视这头“房间里的大象”。
那么当大象踩烂了这座破房子时,美国人就不要后悔自己没买保险。中方已经非常耐心了,只是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,中方也不得不使出“大招”了。
眼下的现实是明确的:谁能打赢这场持久战永華证券,将取决于中美谁更有“打到底”的决心和意志,取决于中美谁为此做好了更充足的准备。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:迷信交易的特朗普并不愿真的跟中国“打到底”,美国政府更没有像中国那样,提前为今天的局面而准备数年,甚至数十年。
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